您好!欢迎光临大得利制药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以人为本    专心做好药 People oriented to concentrate on good medicine
服务热线 0931-8509589
1600_225px;
新闻动态
News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大分子药物“走俏”骨质疏松症治疗市场
日期:2019-12-06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中国医药报 【打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内分泌、营养、免疫、遗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为特点。骨质疏松症发病隐匿,易被忽视,其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发表的一组数据,全球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33%的女性和20%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并且,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骨折后6个月内死亡。

此外,骨质疏松症还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患病人数越多。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已成为社会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然而,由于认识的不足和诊断条件所限,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未得到有效诊断和治疗。

综观全球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领域可发现,传统药物市场逐渐萎缩,大分子药物日益受到青睐。

传统药物存在一定缺陷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传统疗法及药物包括雌激素替代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双膦酸盐类药物等,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降钙素、双膦酸盐类药物、雌激素等;另一类是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如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等。这些药物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并抑制其进展,但对于骨形成的促进作用很小。

此前,双磷酸盐类药物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具有很大的临床优势。但是,长期使用双磷酸盐类药物的患者常出现非典型性股骨骨折和下颌骨坏死。因此,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3~5年后便不得不停药。

目前,我国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仍以双膦酸盐类药物和中成药为主。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并非业界通常所认知的“大治疗”领域,因而易被企业忽视;其次,开发新作用机制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花费高、风险大;第三,国内制药企业在对多肽类、单抗类药物的研发上仍存在较多的技术障碍需突破。

大分子药物带来新选择

目前,全球骨质疏松症治疗领域用药已逐渐转向多肽、单抗等靶向性高、疗效和安全性更好的大分子药物,双磷酸盐类药物市场逐渐萎缩。

2000年后,全球上市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有:礼来的特立帕肽(2002年上市)、施维雅的雷奈酸锶(2004年上市)、安进的地舒单抗注射液(2010年上市)和Evenit y(2019年上市)。其中,特立帕肽、地舒单抗和Evenit y是大分子药物。

安进的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值得特别关注。2010年,地舒单抗先后被EMA(欧洲药品管理局)和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具有高度骨折风险的骨质疏松症(包括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雄激素疗法的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和接受芳香酶抑制剂辅助治疗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等。2017年,FDA批准地舒单抗扩大适应证,用于预防来自实体瘤骨转移患者的骨折和其他骨骼相关事件,以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

地舒单抗具有高度特异性靶向作用机制,可在抑制破骨细胞的同时促进骨形成,其长效制剂Prol ia(博力加)是一种每6个月注射一次的皮下注射用溶液,推荐剂量为每次60mg。

自上市以来,地舒单抗销量逐年增加。2011~2018年,地舒单抗销售额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34.76%。另据Gl obal Dat a数据库预测,2025年,地舒单抗销售额有望达到66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见表)。

地舒单抗在我国获批及研发情况

今年5月,地舒单抗注射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上市,适应证为治疗骨巨细胞瘤不可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可能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成人和骨骼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患者。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进展迅速、富含人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原发性骨肿瘤。地舒单抗是RANKL的全人化单克隆I gG2抗体,对可溶性、跨膜形式的人RANKL具有高度亲和力和特异性,它能通过对肿瘤基质成分所分泌的RANKL的抑制,减少或消除破骨细胞样肿瘤相关巨细胞,减少骨质溶解,使巨细胞肿瘤进展减慢,从而改善临床结局。从全球来看,骨巨细胞瘤约占所有骨原发肿瘤的4%~5%。该病在我国更为常见,约占所有骨原发肿瘤的20%。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10余家企业布局研发RANKL单抗类药物。其中,瞄准生物类似药的有齐鲁制药、江苏泰康生物、海正药业、信达生物、华兰基因、绿叶制药、康宁杰瑞,进行生物新药研发的有上海津曼特、丽珠单抗、嘉和生物。

随着我国制药企业研发能力的增强,以及对骨质疏松及癌症骨转移治疗领域市场的进一步挖掘,RANKL单抗的国内市场份额将会快速增长。

Copyrights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大得利制药 陇ICP备05004876号备案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46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