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大得利制药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以人为本    专心做好药 People oriented to concentrate on good medicine
服务热线 0931-8509589
1600_225px;
新闻动态
News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夏日身心清凉方:古法养三焦
日期:2025-06-27 来源:本文由AI助手生成 作者:本文由AI助手生成 【打印】

夏日的骄阳似火,暑气蒸腾如无形之手,悄悄攫取着我们的精力与心神。在中医智慧看来,此时节不仅是外邪肆虐之时,更是调养内里的黄金期。只需顺应自然,掌握“清热解暑、健脾利湿、养心安神”三法,便可在这漫长夏日中寻得一方清凉自在。

暑热为阳邪,清解需得法。夏日的“热”与“湿”常如影随形,伤人于无形。《黄帝内经》早有明示:“夏三月,此谓蕃秀...无厌于日,使气得泄。” 可见避暑并非一味闭藏,而在于巧妙疏导。当暑气裹挟湿浊阻滞气机,人便如困蒸笼,头重身倦、烦渴难消。

此时,药食同源之物恰是解暑良伴:

清晨一盏饮:取淡竹叶数片、白茅根一小束,清水煎煮片刻,待凉饮用。此饮甘淡微凉,善清心胃之热,导湿热下行,如溪流涤荡燥热。

午间一碗羹:绿豆、赤小豆与鲜百合共煮成羹,稍加冰糖。绿豆为“济世之谷”,其性甘寒,清热解毒之力甚佳;赤小豆利水除湿;百合清润安神。一碗下肚,烦渴顿消,心胸豁然开朗。

荷叶伴清风:暑气最盛时,以鲜荷叶或干品煮水代茶饮,其清香升散之气,最能醒脾清暑,令人神清气爽。

长夏多湿困,健脾运化忙。暑季湿气弥漫,最易困阻中焦脾土,使其运化水谷、输布津液之力受阻。脾若怠惰,湿浊内生,则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肢体沉重、大便粘滞不爽等症。故曰:“长夏胜湿”,健脾利湿乃此时养生之要务。

调养脾胃,贵在温运与淡渗并行:

餐中添辛香:烹饪时适量加入白豆蔻、砂仁、陈皮等芳香之品。其性温辛,能醒脾化湿,振奋中焦气机,助脾运化水湿,犹如暖阳驱散阴霾。

粥里藏妙方:常煮薏苡仁、茯苓、山药粥。薏苡仁淡渗利湿;茯苓健脾宁心兼利水湿;山药补脾益肺固肾。三者相合,补而不滞,利而不伤,缓缓滋养中州。

饮食守清淡:肥甘厚味、生冷冰饮最伤脾阳,助长湿邪。当以清淡、温热、易消化之食为主,七分饱为宜,使脾胃轻装上阵。

夏气通于心,养神贵在宁。中医五行中,夏与心相应。“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酷暑扰心,易致心火亢盛或心血暗耗,使人烦躁不宁、夜寐不安、精神疲惫。养心安神,实为夏季养生的深层要义。

欲得心神安宁,需从滋养与降敛入手:

酸甘化阴津:乌梅、山楂、五味子等酸味食材,搭配冰糖或蜂蜜制成饮品。酸能收敛耗散的心神,甘能补益不足的气阴,酸甘相合,生津止渴,安养心神。

静坐调气息:于晨起或傍晚清凉时,择安静处闭目静坐,调匀呼吸。专注于一呼一吸之间,使心神内收。心静自然凉,此法能有效平息心火,涵养心神。

夜卧安神汤:取莲子(带心更佳)、百合、桂圆肉,慢炖成汤羹,睡前温服一小碗。莲子养心益肾,莲芯清心火;百合润肺宁心;桂圆补益心脾。共奏养心安神助眠之效。

夏日的智慧养生,更需融入点滴日常:

作息顺天光:宜“夜卧早起”,但午间小憩片刻(约30分钟),以避日中最毒之时,收敛心神,补充体力。

运动宜舒缓:清晨或黄昏习练太极、八段锦,或漫步于林荫水畔。微微汗出即止,使气机调达而不耗伤。

情志贵舒畅:“使志无怒”,戒急戒躁。读书、听乐、莳花弄草,皆可怡情悦性,疏解夏日郁滞。

夏日的生机与挑战并存,古老的养生智慧恰如一张精密的生命地图。以清解暑热为表,以健运脾胃为枢,以滋养心神为本,三者环环相扣,共筑夏日安康之基。

暑气虽盛,心自有清凉境。愿这份沉淀千年的养生之道,助你安守心神,调和脏腑,于炎炎夏日中觅得一份悠然自得,身心俱泰,清凉安度长夏。

Copyrights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大得利制药 陇ICP备05004876号备案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46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